搜索
>
>
>
“中三省”携手发布行动方案 绘制高质量发展地质“底图”

湖北省人民防空工程协会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泛海国际
          SOHO城3栋1205
电话:18871887019(李桂生秘书长)
          18871887018(李珊)
          18871887020(赵慧翎)  
邮箱:
3031088622@qq.com

 

搜索

湖北省人民防空工程协会版权所有          鄂ICP备14020841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武汉

新闻中心

“中三省”携手发布行动方案 绘制高质量发展地质“底图”

文章来源:
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2021/08/18
浏览量

“中三省”携手发布联合行动方案

绘制高质量发展“地质底图”

阅读提示

“透明长江”“数字长江”要来了。

将中三省建筑、管线、地质等数据信息,纳入数字化的地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实现自动建立三维立体模型,让地下工程、建筑物、地质结构等立体“现身”,为城市建设、重大工程选址选线提供基础决策服务。

近日,湖北省地质局、湖南省地质院、江西省地质局联合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发布《地质工作支撑服务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联合行动方案》,以先进信息技术,在生态保护、能源开发、粮食安全、水安全等方面协同行动,为长中群高质量发展绘制地质“底图”。

三省牵手筑“协同根基”

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三角鼎足分布,地处长江,一脉相承,构成长中群。

作为中国经济地理的中心区,长中群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是眼下中国发展潜力最大的城市群之一。2020年,该区域GDP达9.39万亿元,占全国的9.24%。

土壤、水源、矿产、湿地……这些自然资源,已成为一地独特资源和发展基础。而地质工作,对一地发展具有基础性、先行性和战略性作用。

统计显示,中三省清洁能源丰富,页岩气远景资源量达19.09万亿立方米,还有丰富的核能资源——铀。拥有166种矿产资源,有色金属、非金属资源优势尤其明显,锑、锡、钨、稀土、磷等蕴藏量居全国乃至世界前列。水资源总量2590亿立方米,居全国前列,拥有国家级重要水源区17处、应急后备水源地46处,河湖湿地2万平方千米。

“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保护和修复离不开地质工作。长江中游城市群地质条件复杂,局部资源、环境、生态和灾害等重大问题往往会影响到周边地区,不利于区域协同发展。”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省际间地质单位通过紧密融合,互相协作,可以更加精准、系统地开展地质工作,为长中群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科学的解决方案。

据介绍,这是长江中游城市群5家地质机构首次联手。根据联合行动方案,各方将发挥自身优势,强化现有地质资料“二次开发”,协同实施一批地质保障工程,提交一批重大成果,为资源、环境、灾害及生态等重大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成为中三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根基”。

撑起地质“安全伞”

联合行动,将干哪些大事?

根据联合行动方案,5家机构将在自然生态、能源资源、城市群及重大工程、水资源、粮食等五方面携手合作。

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让环境更美好。对三省重要生态功能区长江、洞庭湖、鄱阳湖、武陵山、大别山等,展开生态地质调查,提出生态价值补偿机制与生态保护修复建议;在湖北大冶—江西德兴、江西萍乡—湖南郴州等矿山开采区,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修复治理矿山,为地球添绿;修复治理有害元素及放射性高的地区、重金属污染区、重化工区等区域;在岩溶区、盆地区、河湖湿区开展碳储存技术攻关和调查,增强城市群碳封存能力。

开发清洁能源和战略性矿产,保障区域能源安全。持续推动鄂西页岩气勘探开发综合示范区建设,带动长江中游页岩气页岩油勘探开发;加快中心城市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推进黄冈、九江、宁都等地区干热岩调查试点;在诸广山、相山等重点矿集区开展铀矿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增强区域内铀资源保障能力;加大金、钨、锡、铌、钽、钴等重点矿种战略性矿产绿色勘查开发,保障有色金属、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链供应链不断。

保障城市和工程安全。联合开展重点城市和沿江高铁、国家水网、过江通道等重大工程地下空间资源、地质安全风险调查评价,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和建议;在三峡库区、武陵山区、赣南地区等重点地区开展地灾精细调查和专业监测预警,快速识别和预防地质灾害。

保障水资源安全。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监测网络体系,加强应急后备地下水水源地调查,让城乡饮水更安全。

服务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推进江汉-洞庭平原和鄱阳湖平原土地质量调查,开发利用优质特色土地资源和修复保护污染耕地,保障老百姓“米袋子”安全;推进地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打造地质文化村镇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打造“透明长江”“数字长江”

据介绍,5家机构已建立协作机制,成立联合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开展顶层设计和重大成果谋划,定期开展业务、技术、人才交流,共享合作形成地质成果资料。

引人注目的是,五方将联手建立地质科技创新和城市群地质信息共享服务两大平台,打造“透明长江”“数字长江”。

5家机构将瞄准地质科技创新能力全国领先这一目标,联手打造“空天地”一体化系统监测平台,建立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国土空间规划与辅助决策信息共建共享服务平台,形成“透明长江”“数字长江”。

据介绍,“透明长江”,即各方将建筑数据、管线数据、地质数据等信息纳入的信息服务系统,自动建立三维立体模型。通过此模型,整体显示地下工程、建筑物、地质结构等地下情况,为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和重大工程选址、选线提供决策服务。“数字长江”,即基本建成国家地球科学大数据中心“地质云”中南节点,实现省级分中心节点互联互通,将各方现有自然资源成果、资料全部数字化、信息化,纳入长江中游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大数据平台,实现相关数据资源网上随时可看可查。(林晶  胡祎  陈琳 冯鑫)